3月4日,家住乌市阿勒泰路、86岁的邹复曾和85岁的余长月老夫妻,在同一天因病相继去世,应了“不 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本网记者 马元 摄
亚心网iyaxin.com讯(本网记者 秦金俐)“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这是相爱的恋人和夫妻的一份美好期许。上周四,一对结婚66年的八旬 恩爱老夫妻同日离开人间,亲人和邻里伤感的同时,为这种巧合唏嘘不已。
3月4日,家住乌市阿勒泰路、86岁的邹复曾和85岁的余长月老夫妻,在同一天因病相继去 世,
Office 2010,应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本网记者 马元 摄
3月4日,家住乌鲁木齐市阿勒泰路新粮小区86岁的邹复曾和他85岁的老伴余长月同一天因病去世。今年 是老两口结婚66年,他们充满一生的恩爱故事,感动着亲人和邻居。
3月5日,在老人身前的住所院内,摆满了邻居、老同事和一些单位送来的花圈。屋子里一张放大的照片上, 两位老人白发如雪,相互依偎,邹复曾老人的子孙们沉浸在悲伤中。
“这是父亲和母亲惟一一张正式的合影。”老人的大女儿邹女士说。3月4日早上8点,一直照顾母亲的邹女 士发现,因脑梗已瘫痪在床多日的母亲停止了心跳。当日18时37分,医院传来噩耗,同样因脑梗住院的父亲也 停止了呼吸。
父母的同时离去,给邹女士和4个弟妹沉重的打击,“没想到,老两口会同时离开。”邹女士眼 含泪水,
Office pro 2010。
邹复曾的老家在湖北,余长月的家乡是河南。虽然不同省,但两人住的村子却接壤。双方的父母是故交,在余 长月还在母亲胎腹里时,两家就许诺,如果是女孩就结为亲家。
余长月出生后,两家走动频繁,邹复曾和余长月在两小无猜中长大。余长月19岁时,两人结了婚。婚后,5 个子女先后出生。1958年,邹复曾从部队转业到东北开荒,余长月带着孩子一同在北大荒的地窝 子里安了家。
除了照顾5个孩子,作为家属的余长月还要跟随丈夫干活。“母亲的能干是出名的,挑河泥、挑土,一年要用 断好几根扁担。”在邹女士的印象里,再苦的时候,母亲都没忽略过对父亲的照顾。
邹复曾是家里的顶梁柱。那时,一家7口人一个月只能分到7公斤白面。余长月总是把白面做给丈夫吃,自己 和孩子饿肚子。
平时很难吃上清油,下面条的时候,余长月会把珍贵的熟猪油只放进丈夫碗里。家里一切都被余长月打理得井 井有条,邹复曾很少操心。
1964年,余长月跟随丈夫来到新疆。
晚年的邹复曾一顿能吃一只鸡外加两大碗米饭,而余长月吃3个饺子就饱了。可是在儿媳小李的心里,一直有 一个疑问:“为什么婆婆不管吃多少饭,总会把自己碗里最后一口赶到公公碗里呢?而公公也从不嫌弃,吃得很香 。”
小李说,她嫁到婆家20多年,每顿饭婆婆都会留一口给公公。对于母亲的这种行为,邹女士并不奇怪。她告 诉记者,生活困难时期,虽然母亲把好吃的都留给父亲,可还是担心他吃不饱。所以每次吃饭,母亲都会把自己的 饭拨一些给父亲。等生活再宽裕,母亲的这种习惯都没改变,父亲也从不在意,这已成为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年轻时,余长月照顾邹复曾,晚年后两人角色互换。母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晚年生活让邹女士很惊讶。“ 母亲以前什么都干,父亲只忙工作。可父亲退休后,啥活都是他干。”
邹女士记得父亲刚退休时候对母亲笑呵呵地说:“老奶奶,这么多年你辛苦了,从今往后你下岗 ,我上岗。”
自从有了孙子孙女后,老两口互称“老奶奶”“老爷爷”。子女们都成家立业,平时多数时候老两口独自居住 。
“母亲洗脸毛巾都是父亲拧。”邹女士说,母亲看电视的时候,父亲就会打来热水,把毛巾拧干递到母亲手里 ,洗脚时给她擦干脚,洗完后自己再洗。几十年来,两人洗脸用同一盆水。
有一次邹女士探望父母,知道每天早上父亲都会给母亲热一碗牛奶,然后在里面泡上老太太爱吃的桃酥,就打 算自己给母亲做。父亲却急忙拦住:“你不知道她吃多少,还是我来吧。”
在伺候老伴这件事上,邹复曾从不让别人插手。几十年来,余长月已经习惯了每天晚饭后,边看电视边由老伴 按摩胳膊和腿。
顾仲兴是老两口的老邻居。他说,天气暖和的时候,每天下午老邹老两口都会手牵手到公园里转一转。出门时 ,邹复曾总是全副武装,肩上背着水壶,手里提着凳子,这些全都是给老伴准备的。
66年来,邹复曾和余长月从没真正分开过。去年10月,余长月住院,虽然有子女陪在身边,可邹复曾每天 心神不宁,
Wholesale Clothing。
邹女士记得父亲那时情绪很烦躁,不停地念叨着:“我们结婚66年了,我们结婚66年了……”子女们只好 把他带到医院看母亲。“父亲一见到母亲就平静了,可一看到母亲到处插着管子就哭了。父亲攥着母亲的手久久不 愿松开,不说话只流泪。”
去年11月,老两口都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照顾老人负担很重,邹女士和弟妹们商量决定把两位老 人分开照顾。余长月被大儿子接回家,邹复曾在家由小儿子照顾。“父亲每天都念叨着母亲,情绪很不稳定。”邹 女士和弟妹们找来车把老人拉到八钢附近的王家沟。
“从那时起,每次见我母亲,父亲就流眼泪。”邹女士说,虽然母亲意识不清楚,但每次听到父亲跟她说话, 精神状态都很好。
老两口最后一次见面是春节前,回来后邹复曾一直念叨着再去看老伴,邹女士和弟妹们承诺,过完春节就送他 去。可老人大年初十就进了医院,从此永别。“没想到,两人一起走了。”邹女士抚摩着父母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