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斋帮自己的父母忙农活。高笑摄
经过一整天的长途颠簸,58岁的河南农民李敬斋今天回到广州,继续照顾袁浩教授夫妇。
19年前,这位农民也是千里迢迢来广州,不过当时是身患股骨头坏死顽症,幸而遇上了“救星 ”袁浩教授。
19年后,已届八旬的袁浩夫妻先后中风,李敬斋夫妇毅然辞工,来到广州无偿照顾二老。
今天我们更需要感恩
这是一个跨越19年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也不曲折。报道为人们所知之后,在李敬斋的老家,当地的人们 自发行动起来为他家收割庄稼。在他前往广州之后,他的家中仅有年愈八旬的父母和身有残疾的三弟留守。李敬斋 这朴素的“感恩”,发自人类内心深处最普通的善意,却触动了人们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在全社会激起了广泛 的共鸣。当李敬斋的故事传开的时候,我们正为少女杀死宠爱自己的养父母所震惊。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 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感恩了。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正日益成为普遍的时代情状,而戾气则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精神瘟疫。所以,手 持利刃的手才会显得那样绝情,尽管刀下是自己的父母;将“三聚氰氨”倒进牛奶的手才会显得那样毫不犹豫,尽 管这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生意;网上为央视大楼失火而幸灾乐祸的声音才会此起彼伏,尽管那烧掉的几十亿是真 真切切的国有资产。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必须凝聚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珍惜成果,正视问题,继续努力破解难题,争取更大的发展,让全社会共享。这就需要 我们有一颗感恩温暖平和的心。
我们要感恩,就要感谢自己的亲友,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亲情和友情;也要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批评过 我们的人,甚至是与我们为敌的人,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促使我们进步。这是最简单的感恩。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 的祖辈、父辈前仆后继,将他们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感恩,共同写在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一瞬间,写在了千里冰 封的松辽平原,写在了万里黄沙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写在了中国不断前进的脚印里,铸就了新中国不断前进的精 神动力。因此,
mbt online,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讲,感恩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所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才会提出,先富起来的人要带动后富的人,共同走向富裕。温家宝总理曾多 次强调“企业家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企业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入教育”,要感谢农民工为祖 国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在抗击汶川地震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才会发出这样的倡议:灾区 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要人派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要血献血,
Nike Air Max Tailwind。而广东人民则为这次惊天巨灾慷慨解囊,捐出50多亿巨款,并在后来承担了四川、甘肃两个灾区省份的援建任 务。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个世界的环境是大家共同造就的 。尽管时代可能撕裂我们共同的情感,但是我们同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必须抛弃相互的抱怨、推诿或者是“敌意 ”,以感恩的心履行自己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家庭、对工作的责任,也包括对社会的责任,以重新黏合分离的心灵 ,再铸社会共同体的信念,构建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本报记者周志坤
一块广式月饼,吃哭一家人
中秋快到了,李敬斋掰了袁教授送的一块广式月饼,喂老母亲吃。老人跟媳妇抱在一起哭了……
天高云淡,白杨高耸,家家挂着金黄的玉米,一片丰收景象。
10月7日,河南商丘永城市顺和乡张庄村李庄组。低矮破败的小院子里,晒着一张绣着大红荷花、鸳鸯戏水 的棉被,提示主人家喜事近了―――23岁的小儿子带着媳妇,从宁波回老家摆喜酒了。
门口,李敬斋和年过八旬的父母正在掰大豆。这是国庆当天,乡亲们放弃看阅兵直播,租了两部收割机抢收下 来的。
村委会主任李敬华说,敬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但家穷,就靠十几亩田过活,国庆之前别人都秋收 了,就剩下他家没劳动力,所以乡亲都来帮忙。
好人有好报。李敬斋和妻子梁桂英是9月25日暂别袁浩夫妇,悄悄回家给儿子办喜事的。没想到,他的事迹 已经在老家传开了,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批示要学习弘扬他的优秀品德,芒砀山旅游公司、顺和乡政府为他家捐款 7000元,乡亲们也都伸出友爱之手。
他最牵挂的还是年迈的父母。83岁的老母亲李高氏患帕金森综合症多年,还有哮喘、脑血管疾病,一边说话 ,头和手一边抖个不停。吃饭时,80岁的老伴李明德要帮她紧紧扶着碗,才能顺利吃下去。李明德也有轻度老年 痴呆症。李敬斋夫妇和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每月寄一两百块钱回家,由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照顾二 老。
当天傍晚,李敬斋一回村就直奔父母家。他哽噎地说:“我见到我娘,她在剥玉米,手抖得那么厉害……这活 本该由我和媳妇干的,我有愧啊!”他把袁浩教授送的营养品拿出来,还掰了一块广式月饼喂老母亲吃。老人说: “哪行啊,还要人家送东西。”她说着就哭了,跟媳妇抱在一起哭了……
几张教授照片,当菩萨像供起来
李家堂屋里挂着李敬斋妻子给袁教授下跪的照片,背后写着:“分手时,以中国人最高的礼节‘下跪礼’致于 至敬的袁教授”
“知恩图报,李哥是好样的!”“给咱河南人争了光!”村民们都夸李敬斋,但也有人说:“到广州报恩固然 应该,但自己爹妈也是年老多病,怎么忍心离开?”
“袁教授是俺家的大恩人啊!当年没他,俺家就垮了!我们都支持敬斋去!”李高氏喘着气说,听说教授中风 ,我就催他赶快过去。我现在身体没什么大碍,袁教授比我更需要人照顾。
李敬斋低头擦擦眼角,把记者领到堂屋,香案上有一个大相框,上面摆着几张袁浩教授的大照片。其中有一张 是李敬斋妻子给袁教授下跪的,背后写着:“分手时,以中国人最高的礼节‘下跪礼’致于至敬的袁 教授”。
“我不迷信,
nike shox,我把袁教授就当活菩萨来供!”抚摸着发黄的照片,李敬斋把19年前的一幕幕娓娓道来……
―――1990年4月一个早上,李敬斋夫妻冒昧敲开了袁教授的家门。当时住院押金要交1万元,但他们只 有借来的2千元,教授面露难色。李敬斋急得扔掉拐杖,跪倒在地:“教授啊,俺是农民,三年遭遇两次车祸,两 腿先后骨折。俺是一家人的台柱子,身体垮了,一家就塌了天。求您老人家救救俺。”袁浩点点头,找医院说情减 免费用,还帮梁桂英找了一份病房临时工。
―――得知他们住在医院走廊,袁教授关切地说:“这儿乱,小偷多,这钱是你们的命根子,丢了咋办?你们 不如先交给我保管吧。”李敬斋用颤抖的双手取出缝在裤腰里的2000元,
louis vuitton outlet,小心翼翼地交给教授。
―――出院时,李敬斋还欠1000多元的医疗费。袁浩偷偷垫上,告诉李敬斋医疗费免了,并买来火车票, 催促他们回家。直到几年后,李敬斋看到一本书《爱心泛珠江》,提到袁浩曾帮一个河南农民垫付医药费,他才知 道就是自己,第二天就把钱寄给袁浩,袁浩又将钱寄了回来……
“你说,人家这么大的恩情,咱能不报吗?”李敬斋说,19年来,他和妻子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报恩。去年6 月,一听说袁老的太太中风、保姆又走了,李敬斋马上带着妻子来到广州。妻子专门照顾老太太,他则在袁浩的安 排下,到广州一家老人院当清洁工。今年5月,袁老也中风了,李敬斋就辞掉工作,到医院照顾他。
“我是一个农民,没钱也没有什么能力,除了照顾袁老和他老伴的下半生,我们全家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的。 ”李敬斋反复说,好在父母都支持他,乡亲们也帮忙照顾自己父母。
那些厚厚信札见证19年情谊
李敬斋翻开一封封珍藏的袁浩回信,里面有药方、鼓励和共勉,见证着一个医生与患者的质朴感情,也是一个 “善报的良性循环”
这个报恩故事,让人感动,也有人质疑:事隔多年,袁浩救过的病人又是成千上万,为何偏偏冒出个李敬斋来 照顾他?
“其实,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19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李敬斋说,每年春节、中秋,他都给袁浩写 信或打电话。袁浩也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回信。
走进昏暗的小平房,李敬斋捧出了一叠珍藏的袁浩回信,小心翼翼地翻开。“你看看,就明白我和教授之间的 感情!”
―――1998年正月初四,袁浩回信祝贺新年,“我特别高兴的是你的右腿已基本恢复了正常,实现了医生 治病救人的天职,这比得到任何东西都好啊!”
―――2001年1月19日,袁浩还细心叮嘱他寄X光片复诊,“你那里赚一元钱都很不容易,今后为节约 起见,每年拍一次片,仅拍患侧正位片即可。自己要注意保护,走路不能太多,重活让小孩去做。”
―――教授还跟他倾诉心愿:“好军嫂韩素云的双腿亦是我救治的。我和军嫂都是全国劳模,坐在主席台上。 其实这都不是我的追求目的。治愈股骨头坏死(这是世界难题),才是我人生所求也。”
袁老中风后,李敬斋很揪心。因为袁老的儿女都在上班,很忙,护工的活得由专人做。时间一久,老李和袁老 的儿女们也结下了深厚感情。他们经常来看父亲,对老李问寒问暖,对他照顾父亲非常感激。老李拍拍身上的新衣 服说:“这衣服就是他们给买的。”
10月15日,记者到老年公寓探望袁浩教授。他说,现在可以不拄拐杖走路了,恢复快,有李敬斋的功劳。 老李每天除了陪他散步、治疗,还教他“学说话”。每晚一两点,袁老因肌肉收缩痛得睡不着,李敬斋就会用白天 跟医生学会的一些简单手法给他按摩,一按就是一个小时,直至老人安然入睡……
“我原来确实没想到,他家里这么困难。我几次给他钱都不要。”袁老说,这次李敬斋回来要和他“约法三章 ”,一定得领工资。“他来照顾我就是报恩了。他家里这么困难,还有二老要养,不拿工资怎么行?”
“如果拿了钱,那还叫报恩吗?”李敬斋就认“一条筋”的死理。他说,知恩回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换了 其他人也会去做。“人家对俺是涌泉之恩,我只是滴水相报,有啥好说的?”
本报记者陈枫通讯员方宁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