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东台自古产盐,拥有广袤湿地,从汉代开始西溪镇就因盐而兴,历经唐代的官商专卖制,明代的商 灶制,把东台盐业推向繁荣,海盐文化也由此走进普通百姓,以煮盐内涵命名的地名遍布辖区全境,以反映东台煮 盐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诗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这些文化的影响力至今仍然巨大,东台的城市精神也就反 映了古老的海盐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东台盐业 盐民 地名 盐民哲学 东台人 城市精神
一
东台东临黄海,拥有广袤湿地,自古盛产海盐,历史上曾是全国的重产盐区之一。
东台草煮盐方式是直接利用滩草煎炼海水结晶为盐。锅具称盘铁,一副盘铁由四角组成,每角又分多块,厚约 十厘米,每块重达一担,使用时拼成一盘,有时多达二十多块,一组盘铁直径可达3-4米,周围边高半米,用铁栓合成,底平如盂,缝隙经卤汁结塞不漏。盘铁下为用土块砌成的圆灶(即盐灶),四 周设灶门七八眼用以烧草。一灶配盘铁一副,有盐民数家,轮流共煎。盐灶周围芦苇用以挡风,露天操作,遇雨即 停煎。一般在暑天或旱季举火,燃热盘铁,盐民们往灼热的盘铁上泼海水取盐。烧一昼夜谓之一伏火,可煎六盘, 每盘200公斤左右。由于盘铁厚而大,难以烧烫,因此,每举火一次,通常连续生产半个月左右。
西汉时吴王刘濞 "招致天下亡命者, 盗铸钱, 东海煮海水为盐"以增加财源,扩张势力。东台当时的西溪小镇地属吴国,开始了煮盐的历史。
汉武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把盐利收归官府,开始招募民众煮盐。官府提供煮盐器具,雇工煮盐,发给费 用。当时盐民煎盐纳官进行的是具有服劳役性的劳动,其地位低下,向来被视为"土民"、"贱民"。尽管如此, 煎盐还是开始成为一种正式职业。
到了唐代,海岸线东移,滩涂上兴起了几个海盐交易中心,古时称之为"场",如虎墩场(元代改称富安场) 、小陶场(北宋改称安丰场)、东台场等。这些场统归属海陵县海陵监(监署设于今泰州)。为了扫招募盐民,海 陵监曾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条件,招募无业游民到两淮地区煮盐。刘晏任两淮转运使以后,改革盐法,废官营专卖制 为官商专卖制,即在盐场设盐官,监督盐民自行产盐,负责把盐民生产出来的盐全部收购,然后就地卖给盐商,盐 税加入盐价之中,盐商交款后,就可以自由运往各地销售。从而使盐民不受存盐莫售之苦,商人亦无积压资本之顾 忧,既调动了盐民产盐和盐商贩盐的积极性,又引来了一批四方游民,汇聚东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盐业生产的 发展,东台盐业也从此走向兴旺,而成为淮南重要产盐区,这些游民就成为东台最早的先民,虽然人数量有限但产 量比以前高了多。唐朝瓦解后,东台归南唐统辖,937年,泰州海陵监署移驻东台场(署治今步行街原人民大会 堂址),管辖境内南北8个盐场,《元和郡县志》记载:"今海陵县官置盐监一,岁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 浙西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可见当时东台8场的盐产量已雄冠盐城、嘉兴、临平之上了。
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把数十万苏州城民大量驱赶到江淮沿海地区,给东台盐业带来大量的廉价劳力,史称" 洪武赶散",与此同时,将泰州盐运分司搬驻东台场,管辖拼茶、角斜、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 小海、草堰等10场,号称"淮南中十场",各场仍仿前制,灶民煎盐纳官,官付给工本费。明万历年间,张居正 废除传统的官盐制,实行商灶制,将原来的官府收盐改为专商(时称垣商,又叫场商)收购,同时,大力倡导改造 煎具,广泛建造小盐灶,统一制造直径1米深20厘米的铁锅和直径1米深7 厘米的铁丿,发至灶户自煎。锅丿煎盐不仅轻便易操作,而且煎盐省工省草。这时的海岸线已经东移至今黄海公路 一线,东台各场盐灶使用锅丿以后,始建灶房,土墙草盖,以蔽风雨。屋内置盐灶,一座灶一般一锅两丿或一锅三 丿,前丿后锅,锅深丿浅,锅预热卤水,丿煎盐。即盐灶起火后,将卤池中的卤水装锅预热,然后把热卤舀入丿中 煎熬,直至结晶成盐,如此作业,昼夜不停。当时,24小时为"一伏火",一座盐灶一伏火可产盐二三百斤,如 此方式一直延续到末期。盐产量大幅度提高,盐业市场进一步活跃。东台境内的盐业生产也从此进入黄金时代,一 时间,出现了"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壮景。与此同时,东台城区也出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大盐商,其生活 是一掷千金,穷奢极欲。而广大盐丁灶户有了收入,也逐渐安居乐业,定居东台,成为开发东台的先 民。
清代由于政府不重视商业,清初人口锐减和逃亡,东台盐业走向没落,民初,实业家张謇在沿海兴办盐垦公司 ,大规模开垦植棉。盐业生产的衰落加剧,新中国成立后废灶兴垦的步伐加快,至1961年盐民全部转农,仅剩 6副盐灶、亭场续煎作为副业,年产盐仅有6000多担,到1987 年全部息火停煎。至此结束了东台两千年余的产盐历史。
二
东台草煮盐业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草煮盐文化,其内涵丰富,不失为中华文化 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1、以煮盐内涵命名的地名遍布辖区全境,构建了独特的东台海盐地名文化
a.灶 特指旧时煮海水煎盐所用的盐灶,本意是一种煎具。后来,有些盐灶周围住房多了,发展成村庄,灶名便成了地名 。这些地名一般以灶户的姓氏、称谓或绰号而命名者居多,如沈灶、包灶、朱灶、陈章灶、张家灶、孟家灶、刘家 灶、袁三灶、练七灶、李四灶、野花灶等。
另一种是以灶所处的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命名,如南张家灶、北张家灶、中张家灶、东顾家灶、西柳家灶等。还 有一种是以数排列的顺序号命名,一是单纯顺序号,如头灶、一灶、三灶、六灶,最多编号为十六灶;二是顺序号 前加姓氏,如朱家一灶、丁家五灶、何家十灶:三是顺序号前加方位,如东七灶、西八灶。也有以事物命名的,如 福兴灶(今属范公镇),相传宋开宝年间(968-976年),虽累遭水灾,该灶却丝毫无损,有福兴旺盛之兆,故得名。至明代,因盐区东播至范公堤以东附近, 所以,带"灶"字的地名也随盐区的逐渐东移而由范公堤逐渐东播至今头灶、六灶、南沈灶一带。
b、团 自汉代,煎盐工具使用的是官铸官给的巨大"盘铁",由于盘铁分户保管,使用时再用铁栓拼成一盘,轮流共煎, 亦称团煎。所以带"团煎"之意的地名却仍沿用至今。如正团、中心团、杨家团、新团、南垛团、西 海团等。
c、亭 即取卤制盐的地点为亭场。由于东台为重产盐区,至宋代已亭场林立,故"东台"便又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出现了" 东亭"这个雅称。
d、场 盐场是古代所设的一种产盐的专业机构,东台老政区内曾设有栟茶场、角斜场、富安场、安丰场、梁垛场、东台场 、何垛场。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等10个盐场,后因场署周围居住的人多了而形成了村庄,场名便成了地名, 如当今的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等,所不同的是在原盐场名称后面去掉了"场"字。
e、丿 是煎盐用的一种敞口的铁丿锅,是明以后废大灶改小灶,统一推行轻便的锅丿煎具,灶台置前丿后锅,一灶一锅两 丿或三丿,锅预热盐卤,然后再将热卤入丿,经猛火直烧,结晶成盐。因为改革时东台的海岸线已东移到黄海公路 一线所以以丿命名的村庄大致在黄海公路以东如曹丿、华丿、练丿、潘家丿,孙家丿等等。
f、仓 指盐区积贮盐民所煎之盐的盐仓。仓的历史比较早,西汉时吴王刘濞在今泰州没置海陵仓,用于积贮如皋蟠溪地区 所煮海盐。至明洪武元年(1 368年),泰州盐运分司下辖各盐场均建仓贮盐。凡灶户所煎之盐一律经报数,过秤,登记、捆包、验收后入仓 堆存,待转输运销。一时间,东台境内设仓若干。至今仍带有"仓"字的地名有:一仓、三仓、四仓、五仓,东仓 、西仓等等。主要分布在明清时储盐集中的今三仓一带。
g、总 "荡为草源,草为盐母",各盐场把沿海车荡划分为与海岸线垂直的若干长条块,高价出租给灶户煎盐,时称长条 块为"总"。如头总,五总、八总、十总、十二总、十八总等等。这些地名以当年茂草丛生的今东台市许河、新街 、唐洋等地居多。
h、垛 盐民煎盐烧火用的是柴草,每逢秋冬季节,盐民们将租得的海滩草荡柴草收割,堆成一个个巨大的草堆,又称"草 垛",以便来年煎盐之备用,一些地方便由"垛"而得名,如梁垛、何垛等。
诸如此类因烧盐而得名的地名象闪烁的繁星,随时空隧道有规律地分布在东台境内范公堤以东的广大地区,巧 妙地记述着古人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经历,拓荒者的姓氏也永远地镶嵌在这片热土上。
2、以反映东台煮盐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诗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构造了丰富灿烂的东 台人文文化
由于海盐生产在东台历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东台人文精神深刻地打上了海盐文化的烙印,这在哲学、 文学、地方戏曲以及民间传说、谚语、风俗习惯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反映。
a"西溪宋代三杰"是盐官形象的杰出代表。即吕夷简、晏殊、范仲淹。他们在西溪时都创下了业绩,以后一 步步走向朝廷,先后入京为相,史称"西溪三宰相"。在同一个低层职位,陆续产生出三位名相,这在古今中外都 是罕见的。也足以见得当时朝廷提拔官员多以盐税来考量。
"北宋三相"中,在西溪留下遗迹最多的是范仲淹。如范公堤、三槐堂、二贤祠、栓马柱、棠斋、忠孝祠等。 范仲淹1021年到任西溪盐仓监时,年方33岁。他初履新任时,漫步古镇四方,"古海口三里栈道听鸥声", "滩涂上十里星灶慰盐丁",登天妃山凝神远眺,深深感受到西溪这片土地的分量。他主持建成"八字桥",解决 了两河三岸百姓的交通。八字桥构思巧妙,营造技术精湛,达到了实用和审美上的和谐统一。有"一步两顶桥,两 桥通三岸"的美誉。西溪"八字桥"较浙江嘉兴的八字桥、昆山周庄的双桥分别早建l 00多年和200多年,不愧为我国古桥的珍品。范仲淹还在西溪西南一处四周环水的地方,筑"仰止亭",作为 他的西溪后生讲学,谈经之地。西溪百姓非常崇敬苑仲淹。他离任后,人们把"仰止亭"改为"范公读书亭"。此 外,范仲淹才华出众,诗文并茂。现今在西溪流传的有《晏溪驯鸥》、《西溪解嘲》、《牡丹诗》、《西溪圣果院 高丽鼓》、《淮上遇风》、《咏蚊诗》等。
吕夷简1004年到西溪盐仓监盐税,留给西溪的《咏牡丹》诗和"牡丹亭"是十分珍贵的。在西溪任上,他 植牡丹十数株,护以朱栏。每年开花上百朵,花团锦簇,香味扑鼻。吕夷简一日月下看花,情不能已,写下《咏牡 丹》一首: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王侯家。
晏殊,著名词人,他l014年到西溪盐仓监盐税,在西溪任上留下的遗迹,一是建筑避潮亭。盐民渔民遇涨 潮下雨,无处躲避,晏殊在距离海边不远的高墩子上(今泰山寺居委会境内)建一木亭,供人避潮。二是创建西溪 书院。后人做了比较,西溪书院比泰州知州陈垓创建的安定书院早220年,为江苏最古老的书院之一。西溪百姓 对晏殊是有感情的,在他卸任后,范仲淹将西溪书院改名为晏溪书院,将市河称为晏溪河,至今未变 。
b盐民哲学家王艮、朱恕的出现,是海盐文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出生于东台安丰的盐民王艮(1483-1541年)通过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学习研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长期的独立思考,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 哲学思想,在盐民中广为宣讲,安丰的"东淘精舍"就是他的主要讲学场所。在淮南地区有大丰草堰以朱恕为代表 的弟子追随,成了盛极一时的盐民哲学家,其学说形成著名的"泰州(当时东台安丰属泰州)学派",在中国哲学 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c 以吴嘉纪为代表的盐民诗作是中国诗坛上海盐文化的一朵奇葩。吴嘉纪(1618-1684年),东台安丰人,盐民诗人,曾用诗对盐商的豪华奢侈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广陵(即扬州)奢 尤甚,巨室如王公,食肉披纨素,极意媚微躬,欢乐成昏愚,不幸财货丰。"可那些创造财富的广大盐民,其生活 则苦不堪言。正如吴嘉纪诗中写到的"早夜煎盐卤井中,形容黧黑发蓬蓬。百年绝少人生乐,万族无如灶户穷。" 因他长期生活在贫苦灶民之中,呼盐民的哀号,诉百姓的心声,暴露社会黑暗和反映民众疾苦的诗稿成了他作品的 主流。如"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等著名诗篇,以其真实而深刻 的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清初文坛名家评其为:"东淘诗太苦,总有断肠声"。孔尚 任将其与屈大均、王士稹并称为"清初诗坛三大家"。吴嘉纪所著《陋轩诗集》虽被乾隆列为禁书,但在古代文学 史上有较高的历史评价。他的诗作是海盐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代表。
d西溪"三将军"是海盐文化的护卫者。除"三宰相"外,西溪古镇还有"三将军"的遗存。追溯到隋炀帝大 业(605-619年)年间,西溪海盐生产已初具规模,来自西方的烧盐灶户越来越多。这时西溪沿海一带常遭海盗的侵犯, 这些海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朝廷赶赴西溪进行征剿,三员隋将在西溪追剿大战中,征捕海盗8 000多人,余寇被驱逐下海。西溪百姓将在大战中不幸阵亡的数员隋将、数百名兵丁的集体厚葬在距海口不远的 高地上,建墓立碑,四时凭吊,感念其德。人们一直将古墓称为"隋将军墓",把建墓的高地称为"葬将垛",并 在镇上建"三将军庙",塑贺若弼、韩擒虎.史太岁三尊彩像,以为纪念,庙前一条河称为忠义河。
e独特的民间文学和民间风俗一海盐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东台民间有许多流传于广大民众间的关于海与盐的美 丽的传说。其中有一则是说:相传以前,人间并没有盐,因为玉皇大帝把天下所有的盐都压成盐块,收藏在天宫, 供天享用。那一年,七仙女离开瑶池,与董永结为夫妻,觉得人间的食物淡而少味,似乎缺少一种"味精"。她悄 悄请教太白金星,方知是人间没有"盐"的缘故.七仙女心想,如果凡间也有"盐",那该多好啊。于是,她想方 没法找到藏"盐"的宝库,把"盐"盗了出来。玉帝得知后,令天兵天将追拿。当追到苏北沿海上空时,七仙女急 中生智,将盐块丢下大海,溶化于海水之中。从此,这里的海水就变得又咸又鲜,含盐的成分比其他地方都高。于 是民众用海水煮盐,民间从此就再不缺盐了。东台就成了海盐的发源地。所以东台流传的七仙女的传说中还巧妙的 加入的海盐的成分了,更加突显东台海盐文化的多姿多彩的个性魅力。
三
东台境内居民以盐民为主,因而保存大量的与盐民日常生活有关的谚语,俗语以及民间文学,对东台现今的风 土人情仍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它培育了独特的东台风情。
(一)、正面影响 东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形态多样。远处看,有以三宰相为特征的官宦文化,有天仙配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文 化,有吴嘉纪为代表的盐民诗作所反映的盐丁的反抗斗争血泪文化,也有吕夷简描述的盐商盐官的奢糜的生活轨迹 。历史过去了几千年,但文化犹存,影响尚在,它塑造一新时期的东台人仍然是有骨气,有底气,勤恳、淳朴、热 情,务实自信、干脆倔强的品格特征。东台的城市精神"先忧后乐、开放包容、和谐共进、激情跨越"就自然的融 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元素,侧重考虑了各种元素中最主要的因素,紧紧抓住东台先民奋发向上,乐观和谐的人 文精神,加以突出发扬光大,鲜活地反映了东台草煮盐文化的内涵。先忧后乐"是曾在东台为官的北宋名相范仲淹 与海神作斗争时形成的为官世界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的浓缩,是正确人生观、世 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集中反映,凝聚着东台城市的思想灵魂。东台人就是要善于塑造自我形象,提升东台形象 ,用一流的精神,一流的素质,一流的热情,一流的业绩,创造实力东台、魅力东台、活力东台,只有这样才不会 愧对东台先民的创一流盐品的奋斗精神。
(二)、负面影响 东台自古富庶,历史上为淮南重点盐产区,盛产优质海盐,行销全国,这里盐商汇集,商业兴旺,生活水平自古很 高,即使在民国初期废灶兴垦以来,这里也成为苏北重点产棉区。另外东台气候温润,物产丰盛,自古就是苏南、 苏北交汇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事实上古扬州和海陵的兴起都是依靠来自海边的盐业之利。这也造就了一代代东台 强烈的自豪心理,历史上,东台人一直都是以"俯瞰"眼角看周边县市,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现在的东台 人的眼角不是一般的高,这里的人,勤劳、精明、能干,充满自信,待人接物有着独特的见地。从不小家子气,出 门在外,也不因为自己是从小县城来的,而觉得低人一等。当别人问你是哪里人时,他们一般都不隐瞒自己的出生 地,直接会回答"东台人"或"江苏东台人"。而不说"盐城人",爱乡情感浓厚,以至于在骨子里根深蒂固地盲 目"自豪",过分自尊,产生狭隘的排外心理。
不可否认,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由此形成的东台人的历史自豪感,也容易使人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特别是在经 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使少许的夜郎自大心态,也会成为思想解放的羁绊。在颂扬悠久的草煮盐文化的独特魅力的 同时,也不容轻信其中渗杂的封建文化糟粕。
作者单位:东台市委市委党校 臧国忠
参考资料:《东台县志》
《史记》
《东台五七干校校史》
相关的主题文章:
论坛列表页DIY无法使用,之前还好好的。 - Discuz!-安装使用 - Discuz! 官方站 - Powe
我的论坛版块样式出问题,但是帖子没有问题! - Discuz!-安装使用 - Discuz! 官方站 -
我的论坛出现的这种问题哦! - Discuz!-安装使用 - Di
在特区建设的热土上
核辐射引发饮水顾虑 美的净水机借势布局 IT即时新闻